非理性的纯粹视觉形式——关羽绘画作品解读
撰稿:中国文化指南
撰稿:中国文化指南
尽管关羽的作品誉满当今艺坛,得到众多人的喜欢,但大都认为他的作品读不懂。也许,关羽的作品压根儿就不需要人读懂,可能连他自己也不懂画的到底是什么!因为,“懂”属于理性的范畴,而关羽的作品属于“跟着感觉走”非理性的纯艺术作品。他是弗洛伊德“无意识思维过程”的践行者,他画的是什么并不重要,大家都感到他的画好,这才是实质。一句话,关羽创作的是抽象画,而欣赏抽象画不同于欣赏一般意义上的具象绘画,只能用欣赏抽象画的方法才能得到解释。在他的作品中,很难找到我们所熟悉的物体,它纯粹是由线条、符号、色彩构成的一种“有意味的形式” ,而“有意味的形式”不是图解实在物象,而是“物自体”或“终极实在”的映射,属于纯艺术欣赏的范畴。因而,我们无需知道作品中描绘的是什么,甚至也不必了解画中表达了什么情感,只要感觉到作品是“有意味”的,“形式”是美的,就直接进入了高级审美的领域,完成了欣赏任务。此时此刻,我们与人类的利益暂时隔绝了,我们的期望和记忆被抑制了,净化了的灵魂便与宇宙精神连接了起来。
一 肇于自然
自然生育了绘画,所以我们可以称绘画为自然的孙儿和上帝的家属 ——达•芬奇
庄子说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儒家也认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刘勰论述更为详细:“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艺术既为自然所生,那么,不管写实绘画还是抽象绘画,对自然的表达乃是首要任务,但是,抽象绘画不去具体描绘自然物象,而是由强烈的形式构成。英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称其为“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只有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才能够使人产生真正的审美感情。而再现、记述事实、描述故事情节等等绘画作品,只会从超凡脱俗的审美境界回到尘世,从审美感情回到日常感情,不但不能唤起美感,反而会影响它和干扰它。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就是这种“纯主观的”抽象画理论实践者。在当时,这些人尽管名气很大,但颇受争议。 21世纪后,当卫星从400英里的高处拍下地球上的山川、海洋、沙漠、陆地等自然物体,竟然是一幅幅十分完美的抽象艺术画卷!地球地貌其实是印象派、立体派和点彩派等流派的绝佳素材,自然之母竟然是一个伟大的抽象派画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抽象绘画也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当你看到由300多个岛屿组成的阿留申群岛卫星照片时,颜色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倒像是关羽的抒情作品。如他的《本源》系列,既不是主观的显现,又不是客观之物,挣脱了叙事描述具象的藩篱,纯粹由点、线、面和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为主色调,与四周黑色中若隐若现的光构成了一种视觉形式,系列的标题仅仅是一种感觉的提示。《本源》系列带给我们似曾相识的回忆,但又没有停留在回忆和想象的意境中,达成一种过渡悬空的状态。点、线、面和色彩等绘画元素如同音乐中的音符,通过相互间密切配合,把内心的感受从客观物象中解放出来,达到了自然和谐之美,彰显出宇宙初始的混沌和不可名状的崇高、雄伟,表达了生命更为自由地对美的追求。只身临境澎湃起,沧桑造物归自然。艺术作品的意境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交融渗化的结果,真正的大书画家无不躬身膜拜于大自然。面对朴厚峻拔的高山,烟波浩淼的碧水,云笼雾罩的阡陌,雪洒迷离的村野,无不惊叹造物主之神奇!众生之神态,思古之幽情,从心中油然而生,便通过手中的画笔与大自然沟通,与神灵拥抱。当绘画成为生命方式的时候,自然就是为了自然而存在,抽象就是为了抽象而存在,形式就是为了形式而存在。这也许是关羽抽象绘画纯粹的目的和意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人都会从关羽的作品里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元素。
中国画是黑墨白纸两种材料组成的黑白体系,宣纸的吸水性融合与渗化特性,自然会形成明暗层次和块面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具有无穷魅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红韵图》中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既保留了中国画“工兼写”的传统技法,又不纯碎是这种技法的翻版。通过线条的勾勒,结合点、染、皴等的技法,把中国水墨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而《达融图》的泼墨重彩,更是震撼人心。把中国墨与当代丙烯染料巧妙结合,使不同色彩交融变化,把不同地域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体现出不可思议的文化内涵。
在造型的变化的处理上,让关羽关注的是“构成形式”。纯碎由毛笔线条描绘的《德善至远图》就像一幅工笔白描画,仅用墨色在白色的宣纸纸上通过线条的曲与直、粗与细、用笔的轻与重,墨色的浓与淡、枯与润,布局的疏与密、虚与实等对比变化,加上红色的中国印和中国画特有的款识,便演绎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它就像一首交响曲,谁也不会觉得它的单调。而五光十色的《静祥图》,则借鉴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面具、戏曲脸谱、青花瓷器、少数民族服饰等中国民间美术要素,大胆采用红、黄、蓝、绿、紫、黑等颜色,尤其是红、黄、蓝三原色的大面积使用并利用中国宣纸特有的发墨特性,通过对水量的控制与墨的黑色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显得十分祥和。
关羽的作品更为打动人的地方,不仅在于使用笔、墨、纸、砚和国画颜料,也不在于线条和气韵,技法与色彩,而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是关羽作品的精神内核,是所依存的“道”。他在创作理念上融入了中国儒、道、释三家的哲学思想,使作品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味,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作品《圆达图》、《本源图》系列,把光线、玄幽和永恒的运动作为画作的主题,通过云雾般的朦胧,既断又续的线条,虚与实、静与动有节奏的运动形式,把每个绘画元素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远离了现实世界的具象却亲近着大自然,也亲近着天地间无穷的虚空即永恒运动着的气。这就紧紧地把画面和观众联系在一起。独特的中国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而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体现在中国画上,就是一种剪不断的“天人合一”的哲思和水墨情结。关羽浑厚华滋的水墨彩韵,则为西方视觉注入一股激流,使其鼓荡起千层的涟倚、谱写出一曲自然、和谐、华美的乐章。
一 肇于自然
自然生育了绘画,所以我们可以称绘画为自然的孙儿和上帝的家属 ——达•芬奇
庄子说过:“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儒家也认为“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刘勰论述更为详细:“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艺术既为自然所生,那么,不管写实绘画还是抽象绘画,对自然的表达乃是首要任务,但是,抽象绘画不去具体描绘自然物象,而是由强烈的形式构成。英国著名美术评论家克莱夫•贝尔称其为“有意味的形式” 。他认为,只有这种“有意味的形式”才是真正的艺术品,才能够使人产生真正的审美感情。而再现、记述事实、描述故事情节等等绘画作品,只会从超凡脱俗的审美境界回到尘世,从审美感情回到日常感情,不但不能唤起美感,反而会影响它和干扰它。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以马蒂斯为代表的野兽派等,就是这种“纯主观的”抽象画理论实践者。在当时,这些人尽管名气很大,但颇受争议。 21世纪后,当卫星从400英里的高处拍下地球上的山川、海洋、沙漠、陆地等自然物体,竟然是一幅幅十分完美的抽象艺术画卷!地球地貌其实是印象派、立体派和点彩派等流派的绝佳素材,自然之母竟然是一个伟大的抽象派画家!从某种意义上说,抽象绘画也是大自然造化的结果。当你看到由300多个岛屿组成的阿留申群岛卫星照片时,颜色各异,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倒像是关羽的抒情作品。如他的《本源》系列,既不是主观的显现,又不是客观之物,挣脱了叙事描述具象的藩篱,纯粹由点、线、面和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为主色调,与四周黑色中若隐若现的光构成了一种视觉形式,系列的标题仅仅是一种感觉的提示。《本源》系列带给我们似曾相识的回忆,但又没有停留在回忆和想象的意境中,达成一种过渡悬空的状态。点、线、面和色彩等绘画元素如同音乐中的音符,通过相互间密切配合,把内心的感受从客观物象中解放出来,达到了自然和谐之美,彰显出宇宙初始的混沌和不可名状的崇高、雄伟,表达了生命更为自由地对美的追求。只身临境澎湃起,沧桑造物归自然。艺术作品的意境是客观的自然景象和主观的生命情调交融渗化的结果,真正的大书画家无不躬身膜拜于大自然。面对朴厚峻拔的高山,烟波浩淼的碧水,云笼雾罩的阡陌,雪洒迷离的村野,无不惊叹造物主之神奇!众生之神态,思古之幽情,从心中油然而生,便通过手中的画笔与大自然沟通,与神灵拥抱。当绘画成为生命方式的时候,自然就是为了自然而存在,抽象就是为了抽象而存在,形式就是为了形式而存在。这也许是关羽抽象绘画纯粹的目的和意义。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鲁迅
毫无疑问,任何一个人都会从关羽的作品里感受到浓郁的中国元素。
中国画是黑墨白纸两种材料组成的黑白体系,宣纸的吸水性融合与渗化特性,自然会形成明暗层次和块面的变化,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水墨元素。 水墨元素具有无穷魅力,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红韵图》中得到恰到好处的运用,既保留了中国画“工兼写”的传统技法,又不纯碎是这种技法的翻版。通过线条的勾勒,结合点、染、皴等的技法,把中国水墨的运用发挥到了极致。而《达融图》的泼墨重彩,更是震撼人心。把中国墨与当代丙烯染料巧妙结合,使不同色彩交融变化,把不同地域文化特色融为一体,体现出不可思议的文化内涵。
在造型的变化的处理上,让关羽关注的是“构成形式”。纯碎由毛笔线条描绘的《德善至远图》就像一幅工笔白描画,仅用墨色在白色的宣纸纸上通过线条的曲与直、粗与细、用笔的轻与重,墨色的浓与淡、枯与润,布局的疏与密、虚与实等对比变化,加上红色的中国印和中国画特有的款识,便演绎出了一幅色彩斑斓的图画。它就像一首交响曲,谁也不会觉得它的单调。而五光十色的《静祥图》,则借鉴民间的剪纸、刺绣、年画、面具、戏曲脸谱、青花瓷器、少数民族服饰等中国民间美术要素,大胆采用红、黄、蓝、绿、紫、黑等颜色,尤其是红、黄、蓝三原色的大面积使用并利用中国宣纸特有的发墨特性,通过对水量的控制与墨的黑色融为一体,产生一种和谐的韵律,显得十分祥和。
关羽的作品更为打动人的地方,不仅在于使用笔、墨、纸、砚和国画颜料,也不在于线条和气韵,技法与色彩,而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观。这是关羽作品的精神内核,是所依存的“道”。他在创作理念上融入了中国儒、道、释三家的哲学思想,使作品具有一种难以言传的意味,充满着神秘的色彩。作品《圆达图》、《本源图》系列,把光线、玄幽和永恒的运动作为画作的主题,通过云雾般的朦胧,既断又续的线条,虚与实、静与动有节奏的运动形式,把每个绘画元素结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它远离了现实世界的具象却亲近着大自然,也亲近着天地间无穷的虚空即永恒运动着的气。这就紧紧地把画面和观众联系在一起。独特的中国元素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形象。当世界经济离不开持续增长的中国经济时,世界文明也离不开中国文化。而孕育着中国文化精神的“中国元素”将会承担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时代使命。体现在中国画上,就是一种剪不断的“天人合一”的哲思和水墨情结。关羽浑厚华滋的水墨彩韵,则为西方视觉注入一股激流,使其鼓荡起千层的涟倚、谱写出一曲自然、和谐、华美的乐章。
三 富于个性
只有带个性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一切的天才都不必去寻找模特儿或法则,不要利用别人的翅膀,而要运用自己的翅膀去飞 ——歌德
关羽的作品极富个性。
具有个性的艺术,才会长久不变,永不失色。
欣赏关羽的作品,你会感叹关羽惊人的艺术创造力。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随机创作的,因此,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精致的水墨彩韵,绚烂的色彩,表达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绘画作为视觉的艺术,经历了从原始时代到现代的演化过程,西方绘画是沿一条逐渐摈除附加其上的巫术、宗教、文学、哲学、科学等因素,向着纯粹的视觉形式转变道路发展的。而中国画则恰好相反,是一个不断融合文学、哲学、书法等因素,强化人格、趣味、象征等原则,不断朝着综合艺术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中西方绘画发展的反差。但到了20世纪末,这一反差已经基本上填平了。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社会,重视个人价值、允容无数个真理并存已经形成共识,在中国人眼里与西方人眼里均通行不悖。但是,抽象画“独一无二”的特性决定了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如何保持个性则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此,关羽无疑是清醒的。他通过独立、冷静、超脱的思考,以非功利性的关切和对本体规律的执迷,深深楔入纯粹化的艺术状态。如果留心你会看到,目前中国抽象绘画基本上延续着世界百年抽象画历史的经典流派即热抽象(抒情抽象)和冷抽象{几何抽象}风格。热抽象画中有代表性的画家如周长江、陈创洛、查国均、李磊、王远、陆云华、胡伟达、黄渊青等;冷抽象的代表画家如丁乙、申凡、陈墙、曲丰国、薛松等,无疑代表着当今中国两大流派艺术风貌和最高水准。而关羽没有走他们的路,另辟蹊径,从古老的岩画、中国民间艺术和西方色彩、构成中吸取营养,关注当代审美需求,蕴藏了相当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彩墨抽象画”。在关羽的抽象画中,时有具像的东西隐约显露,出现最多的是人体各个剖面组成的“人体解剖图”。作品中满布的各种符号让人联想到巫术的咒符,少数民族的服饰、图腾,民间寓言等。在《圆达图》一画中,我们感到似有孕育生命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出关羽对抽象画的独特理解和他所持的随心所欲的表现的态度,并非是他要表达的实体。
独特创意和审美是绘画感觉的至高境界,决定了作品的个性和美。关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宽厚、善良,爱一切美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带有美女的风骚、善良、纯洁和仁爱,富有迷人的个性魅力和韵味,凸显出普遍的人性和真理美的光环,充满神秘的诱惑,能把有能力欣赏它的人带到生活之外的迷狂中去。欣赏关羽的作品,好比赏听一场交响音乐,音符跳跃、高低、强弱、长短,都配合得是那样的和谐完美,就像当年惠斯勒的画《黑与金的小夜曲-下跌的火箭》一样。我想,关羽一定是从音乐中受到某种启发。这并不奇怪,与关羽曾多年在剧团工作的独特环境熏陶不无关系。
如果说惠斯勒、康丁斯基、马勒维奇、宫察洛娃、拉里欧诺夫的作品是西方抽象画的代表人物,那么,关羽也可以说是继赵无极、朱德群、蔡国强之后当代东方抽象画的先锋。
只有带个性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一切的天才都不必去寻找模特儿或法则,不要利用别人的翅膀,而要运用自己的翅膀去飞 ——歌德
关羽的作品极富个性。
具有个性的艺术,才会长久不变,永不失色。
欣赏关羽的作品,你会感叹关羽惊人的艺术创造力。他的每一幅作品都是随机创作的,因此,都是独一无二的,无可复制。精致的水墨彩韵,绚烂的色彩,表达着他丰富的内心世界。绘画作为视觉的艺术,经历了从原始时代到现代的演化过程,西方绘画是沿一条逐渐摈除附加其上的巫术、宗教、文学、哲学、科学等因素,向着纯粹的视觉形式转变道路发展的。而中国画则恰好相反,是一个不断融合文学、哲学、书法等因素,强化人格、趣味、象征等原则,不断朝着综合艺术的方向发展。这就是中西方绘画发展的反差。但到了20世纪末,这一反差已经基本上填平了。在现代这个多元化社会,重视个人价值、允容无数个真理并存已经形成共识,在中国人眼里与西方人眼里均通行不悖。但是,抽象画“独一无二”的特性决定了必须走出自己的路,如何保持个性则成为一个新的课题。对此,关羽无疑是清醒的。他通过独立、冷静、超脱的思考,以非功利性的关切和对本体规律的执迷,深深楔入纯粹化的艺术状态。如果留心你会看到,目前中国抽象绘画基本上延续着世界百年抽象画历史的经典流派即热抽象(抒情抽象)和冷抽象{几何抽象}风格。热抽象画中有代表性的画家如周长江、陈创洛、查国均、李磊、王远、陆云华、胡伟达、黄渊青等;冷抽象的代表画家如丁乙、申凡、陈墙、曲丰国、薛松等,无疑代表着当今中国两大流派艺术风貌和最高水准。而关羽没有走他们的路,另辟蹊径,从古老的岩画、中国民间艺术和西方色彩、构成中吸取营养,关注当代审美需求,蕴藏了相当的哲学思考,形成了自己鲜明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即“彩墨抽象画”。在关羽的抽象画中,时有具像的东西隐约显露,出现最多的是人体各个剖面组成的“人体解剖图”。作品中满布的各种符号让人联想到巫术的咒符,少数民族的服饰、图腾,民间寓言等。在《圆达图》一画中,我们感到似有孕育生命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出关羽对抽象画的独特理解和他所持的随心所欲的表现的态度,并非是他要表达的实体。
独特创意和审美是绘画感觉的至高境界,决定了作品的个性和美。关羽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宽厚、善良,爱一切美的东西。他的作品也带有美女的风骚、善良、纯洁和仁爱,富有迷人的个性魅力和韵味,凸显出普遍的人性和真理美的光环,充满神秘的诱惑,能把有能力欣赏它的人带到生活之外的迷狂中去。欣赏关羽的作品,好比赏听一场交响音乐,音符跳跃、高低、强弱、长短,都配合得是那样的和谐完美,就像当年惠斯勒的画《黑与金的小夜曲-下跌的火箭》一样。我想,关羽一定是从音乐中受到某种启发。这并不奇怪,与关羽曾多年在剧团工作的独特环境熏陶不无关系。
如果说惠斯勒、康丁斯基、马勒维奇、宫察洛娃、拉里欧诺夫的作品是西方抽象画的代表人物,那么,关羽也可以说是继赵无极、朱德群、蔡国强之后当代东方抽象画的先锋。
四 关照心灵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洗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方士庶
一切美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艺术语言、手段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唯有表露了心灵的艺术,才会有艺术个性和风格,才会真正感人,才有真正的震撼力。心灵是人的本我,是上天
赋予人的灵性,灵性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只有这种非理性才能与宇宙万物相通。弗洛伊德认为,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信号和形象,虽然在清醒的头脑看来显得古怪或不合理,但却是没有经历过人类理性污染的最初的宇宙、生命本体的艺术表现,是人类无意识精神力量的真实记录,因而具有先天的艺术意义。书画之道只不过是人生修行的一种形式,它所透射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终极目的是悟“道”。
艺术是心灵的自然展现,其境界就是以宇宙、人生为对象,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的心灵具体化。在关羽的作品里,始终流动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循环往复,贯穿始终,是他心灵的写照。《达融图》就是一首用点、线、面由近及远、由浅及深、错落有致、变中有序、混然合成的一幅色彩奏鸣曲。通过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映。石涛曾说:“天可以授人以作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 因此,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拜石、咏梅、观荷、听雨,代山川而立言,它所表现的是主观生命情感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正是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所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
飘渺天倪、化工境界却在无笔墨处。《羽皇图》变幻无穷的符号、绚丽和谐的色彩,似乎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大胆留白这种植根于中国画的经营方式,正是画家心灵里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是画家用心所在。错落有致的落款,借助书法中的草情篆意,更是心灵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所绘出的自由潇洒的笔墨,凭借线条的节奏、色彩的变幻表达着自己心中的韵律。将各种色彩有机、有序、有节奏地经营在画面上,需要技巧,更需要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心灵的关照。在这方面,关羽无疑是出类拔萃的。艺术王国与尘世间完全是两个世界。有审美欣赏天赋的人能够很清楚地把纯艺术欣赏和非纯艺术欣赏区别开来。关羽画的是时间,空间和精神,表达的是天道自然之魂、民族元素之魂、个性特色之魂、自我灵性之魂,是属于纯艺术欣赏的领域。这里没有再现,没有技术上的装模作样,给人异常深刻印象的仅仅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能够激起我们审美感情并喜欢的根本原因。
因心造境,以手运心,洗虚境也。虚而为实,是在笔墨有无间 ——方士庶
一切美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艺术语言、手段只是技术层面的东西。唯有表露了心灵的艺术,才会有艺术个性和风格,才会真正感人,才有真正的震撼力。心灵是人的本我,是上天
赋予人的灵性,灵性是无意识的,非理性的。只有这种非理性才能与宇宙万物相通。弗洛伊德认为,在无意识状态下产生的信号和形象,虽然在清醒的头脑看来显得古怪或不合理,但却是没有经历过人类理性污染的最初的宇宙、生命本体的艺术表现,是人类无意识精神力量的真实记录,因而具有先天的艺术意义。书画之道只不过是人生修行的一种形式,它所透射的是对人生的一种感悟,终极目的是悟“道”。
艺术是心灵的自然展现,其境界就是以宇宙、人生为对象,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为象征,使人的心灵具体化。在关羽的作品里,始终流动着一种形而上的、非写实的宇宙灵气,循环往复,贯穿始终,是他心灵的写照。《达融图》就是一首用点、线、面由近及远、由浅及深、错落有致、变中有序、混然合成的一幅色彩奏鸣曲。通过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最深心灵的反映。石涛曾说:“天可以授人以作画,大知而大授,小知而小授也”。 因此,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拜石、咏梅、观荷、听雨,代山川而立言,它所表现的是主观生命情感与客观自然景象交融互渗,这正是古今中外艺术大师们所孜孜以求的艺术境界。
飘渺天倪、化工境界却在无笔墨处。《羽皇图》变幻无穷的符号、绚丽和谐的色彩,似乎传达这种神秘的意味。大胆留白这种植根于中国画的经营方式,正是画家心灵里蓬勃生发的宇宙意识,是画家用心所在。错落有致的落款,借助书法中的草情篆意,更是心灵直接领悟的物态天趣。所绘出的自由潇洒的笔墨,凭借线条的节奏、色彩的变幻表达着自己心中的韵律。将各种色彩有机、有序、有节奏地经营在画面上,需要技巧,更需要对大自然的感悟与心灵的关照。在这方面,关羽无疑是出类拔萃的。艺术王国与尘世间完全是两个世界。有审美欣赏天赋的人能够很清楚地把纯艺术欣赏和非纯艺术欣赏区别开来。关羽画的是时间,空间和精神,表达的是天道自然之魂、民族元素之魂、个性特色之魂、自我灵性之魂,是属于纯艺术欣赏的领域。这里没有再现,没有技术上的装模作样,给人异常深刻印象的仅仅是“有意味的形式”。这就是能够激起我们审美感情并喜欢的根本原因。
1962年生于河北。当代彩墨艺术家、瀚云德艺术会馆馆长、河北当代书画院副院长。
1988年,作品【山里人】获“河北青年国画家作品展”一等奖。 1990年,作品【殉道】获“河北省首届中国画展”金奖。 1993年,作品【昭远】获“河北青年美术家作品展”银奖。 1996年,赴马来西亚吉隆坡、槟城举办“关羽美术作品巡回展”。 1998年,作品【谷神】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奖大展”。 1998年,作品【泓尊图】获美国主办的“二十世纪亚太地区艺术大展”优秀奖。 1998年,作品【昭远】获“河北群星美术大展”银奖。 1998年,在北京可创艺苑举办“关羽作品展”。 1999年,作品【圆融图】入选“全国九届美展河北精品展”并荣获优秀奖。 2000年,参加“意大利PADOVA中国当代绘画展”和“意大利PADOVA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1年,参加“意大利巴里国际艺术博览会”。 2002年,参加法国“DROUOT”国际拍卖行的作品拍卖会。 2003年,参加“法国•巴黎首届当代中国艺术精品展”。 2004年,参加法国“DROUOT”国际拍卖行作品拍卖会。 2007年,在北京798艺术园区举办“东方智慧•关羽作品展”。 2007年,参加北京“中国当代艺术家十人联展”。 作品入编【中国河北美术家作品集】、【中国名家画人物作品集】、【世界美术集】、【意大利PADOVA中国当代绘画展作品集】、【意大利PADOVA国际艺术展画集】、等。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及国外的意大利电视台、法国电视台、马来西亚电视台和国内外的各大报纸、杂志等媒体多次报道。 多幅作品被法国马可波罗国际交流协会、法国驻华大使馆、德国德累斯顿人民艺术博物馆、德国萨克森国立画廊、德国驻华大使馆、意大利意中文化交流协会、意大利蓝色怪兽画廊、意大利驻华大使馆以及英国、日本、马来西亚等国内外专业机构、收藏家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