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塞尔艺博会:
不可错过的当代艺术之约
拟文:Justine HERMANT
翻译:秦妮
巴塞尔现代及当代艺术博览会每年在瑞士巴塞尔、美国迈阿密以及中国香港举行。巴塞尔艺博会于1970年由三位瑞士画廊代表创办于巴塞尔,他们分别是:恩斯特·贝耶勒(Ersnt Beyeler), 布鲁克纳(Trudi Bruckner) 和巴尔兹·希尔特 (Balz Hilt)。 如今巴塞尔艺博会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最具影响力的艺术博览会之一。有超过300名来自30多个国家的参与者,每年巴塞尔艺博都会提供丰富、多元的项目流程,从最知名的经典作品到最创新的当代艺术作品应有尽有。
如今,巴塞尔艺博会还“扩张”到另两个城市——迈阿密和香港。艺博会既考虑到东方画廊以及艺术家的特点,又保留了西方画廊与艺术家能够吸引大量观众和收藏家的特殊性。
巴塞尔艺博会的目的在于为全世界的画廊、艺术家、收藏家或艺术工作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艺博会更更设有一些鼓励创新性的项目,能充分展示青年艺术家的才能,将他们推向国际舞台。每个季度,2位新锐艺术家或被授予“Baloise艺术奖”。艺博会中被评审团评选出的获奖作品将被负有盛名的当代艺术机构所收藏。
巴塞尔艺博会是新锐艺术家们名符其实的艺术跳板。早年在艺术节上展露头角的托尼·克拉格(Tony Cragg), 彼得·菲斯利(Peter Fischli) 和赫尔穆特·费代尔(Helmut Federle)都是如今国际知名的大腕儿级艺术家。
第64届巴塞尔艺博会于2015年的6月18日至21日之间举办,有284家画廊、近4000名艺术家参与,被分为8个不同的主题展区,有超过37000名的参观者。这个巨型的艺术博览会于瑞士小城举办。在这四天时间里,这个小城转变为一个真正的艺术创作圣地。艺术博览会主场地位于巴塞尔市Münsterplatz区,邻近巴塞尔大教堂。它既是向公众开放的“室外课程”,又是连接当代艺术与传统文化遗产的纽带。主题展会推举一些在自己本国或者国际上已经有所成就的画廊以及他们所代理的艺术家。其中一个名为“保留”的主题展区将展示一些在现代和当代艺术运动中的代表作品。2015年的巴塞尔艺博会,展出来自于尼基·德·圣法尔(Niki de Saint Phalle),阿尔曼(Arman), 和伊夫·克莱因(Yves Klein)的作品,以及由巴黎乔治·菲利普和纳塔莉·瓦卢(Georges-Philippe & Nathalie Vallois)画廊推选的其他新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有30家画廊参加了这个以历史性、传统性为主题的展区,其中6家是从未参加过艺博会的新兴画廊。这是一种使艺博会更接近及了解国际当代艺术市场最新动向的方式。
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同时也希望帮助更多的青年艺术家及新兴画廊在收藏家群体中崭露头角,博览会更设有一个主题展区专门致力于此。
与此同时,巴塞尔艺术博览会筹备举行了在古典艺术基础上加入当代艺术创作元素的创新项目规划。2015年6月,74个国际项目被提出,艾未未,丹·弗莱文(Dan Flavin),张恩利,布鲁斯·瑙曼(Bruce Nauman)等艺术家皆参与其中。巴塞尔艺术博览会还设有影像艺术、电影以及出版商和艺术杂志的主题展区。为所有艺术媒体的代表提供了宽泛的艺术创作的平台。
此外,巴塞尔艺博会在瑞士举办期间,同时在迈阿密和香港也同期举办不同主题的展览和文化活动。为期四天的瑞士巴塞尔艺博会结束后,巴塞尔迈阿密艺博会将于2015年12月3日至6日举办,以及次年3月24日至26日举办巴塞尔香港。涵盖三个城市的巴塞尔艺博会,总计20多万人次的参观者,呈现世界上500间最具影响力的画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