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彭子琪
拟文:魏冰婵
拟文:魏冰婵
2015年春,青年艺术家彭丕的个人油画展《幻/Trance》于巴黎双十画廊 Galerie Double S 举办,本次展览共展出了他分别于2007至2009年及2012至2013年两个时期创作的12幅油画。同期,彭丕的油画作品和《一居室》影像作品参加在巴黎第八大学美术馆举行的“中国青年艺术家,中国制造?”群展。
其中《迷失的风景-莫妮卡》、《迷失的风景-梦舒》、《看不见还是看不见》三幅抽象作品,是彭丕创作于2007至2009年的名为《迷失的风景》系列油画,这一系列共有19幅作品,是艺术家在极其强烈的情绪下创作的。艺术家把表达的冲动转化为激烈甚至有些暴力的绘画语言,用肢体把厚重的颜料堆积作为个体欲望的另一个发声器,此时,他将自己的身体转化为创作的工具,使画面呈现出来的起伏凹凸幻化为人物的情感印记。在这个生产欲望比生产产品更重要的社会,人心里的迷茫、惶恐、焦躁和不安,都暴露在了在这些像是被刀用力划过留下的一道道深痕里,同时我们也能透过这些纯粹的色彩看到隐藏在图像之下涌动的激烈与浪漫。没有什么能够抗拒这种真实的体悟,但这种直接的生活哲学往往既被确认又被抗拒。当我们站在一米以外的距离以整体的视角观看画作时,会从画面中感到一种深邃与和谐;而当我们近距离端详作品细节时,会感受到一种强烈的攻击性从画面袭来,我们能感受到艺术家创作时的饱满情绪,这也正是艺术家创作当下、找寻自我的表达。
《欧罗巴》、《满洲国》、《再见,列宁》等九幅作品是彭丕创作于2012至2013年的《走在哲学边上》系列人像作品,这些女性形象以艺术家身边的朋友、家人及社会名流为原型,这一系列作品用色鲜明、纯粹、大胆。在绘画材质方面,艺术家在画面背景处理时特别掺入了细小的沙粒,使油画产生一种哑光、细腻的质感。彭丕凭借着对人和物的细微变化的敏感触觉,结合自己“灵魂出走”的体验,以视觉感极强的、比现实生活更典型的具象方式,与我们探讨着“真实”与“幻觉”,表达这个时代经历者共有的精神状态。艺术家用艳丽的色彩与虚幻游移的画面形象讲述“身体”与“灵魂的”的不完全重合,作品带有很强的叙事性及陈述感。
彭丕虽然创作、生活在北京,但从创作主题、创作风格、视觉感受上都看出他在挣脱中国当代艺术命题禁锢上做出的努力。可以说,彭丕是一位积极、灵动、新锐的艺术家,他的作品,无论是抽象的(《迷失的风景》系列),还是具象的(《走在哲学的边上》),都带有很强的文学感,并且坚持着人物内心的诗性。他的作品潜藏着巨大的力量,无时无刻不反映着他未曾间断的自我寻找和追问。我们期待彭丕坚持他用生命本能的创作,并继续对他看到的世界做出阐释,启发观者。
巴黎双十画廊:Galerie Double S
地址:15 rue Guénégaud – 75006 PAR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