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收集:蓝寻 采访:刘妮妮 撰稿:蓝寻 翻译:Marion DAL BELLO
继2012年11月23日至12月4日上海美术馆举办的《阳光·空气·水——田黎明绘画展》,2015年5月29日至6月11日,意大利佛罗伦萨美第奇宫成功展出了《阳光·空气·水—佛罗伦萨美弟奇宫田黎明国画精品展》。在田黎明先生独创的作品意境中,众多的艺术评论家、学者、研究人员感受到了一种崭新水墨艺术时代的到来:光影相得益彰的效果、墨色深浅饱和的铺陈、笔触无形似有形的精妙。在田先生作品的背后,一种柔和却又响亮的声音在回荡,几千年来中国水墨绘画的精髓犹如一计响雷伴随着狂风骤雨席卷而来。追根溯源却更显新意,追随时代但不失古韵,一代水墨先锋大师用其对事物深入观察的细微视角和独具特色的“没骨意象阳光画派”征服了意大利,征服了欧洲,令越来越多的人感叹水墨艺术之神韵,并希望能够走进这样一位艺术大师的世界,艺·视·界杂志将在下文中向您展现田黎明先生慧眼中的艺术人生。
艺·视·界(以下简称艺):田老师,从您最早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碑林》,到之后您创作的“水墨肖像”系列,再到您作品中标志性的“光斑”呈现,您的创作是以何种理念发展和延续的?绘画的风格又出现了哪些变化?
田黎明(以下简称田):《碑林》是84年创作的作品.那是中央美院结业时的毕业作品.其创作理念是对部队的感知和认识.这幅以中国革命战争(从民国到抗日到解放战争)时期捐躯烈士为主题的作品,在那时受到学界关注.作品形式揉进了兵马俑,通过透视的力度结合浩瀚的语境,表达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不易.
结业之后,继续留在央美,师承卢沉先生读研究生.87到88年时期,又创作出了水墨肖像系列.该系列在参加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中,其中作品《小溪》获得大奖.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是来自于对人和自然的思考.理性的思考和生活的经历相结合,通过揉进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理念于笔墨之间,以对自然的观照创作出这系列作品.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验创作.
当时通过带学生在微山湖写生,感触到招待所的主人,一对老人夫妇的人生观,体味到了中国农民的朴实的美德.把这种人生感悟通过没骨的方式(不用线条勾勒,用团墨渲染)所体现出来色彩的空灵感来表达人物,从而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再后来的光斑系列,也是通过生活的体验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那时候夏天游泳的过程中,人与水的贴近,感觉自己进入到一个纯净的世界,处于一种纯自然的冥想状态来体味自然的美好,人和自然的互生.
感谢恩师卢沉先生教导我们,通过深入生活,找到自己最贴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身边的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思考状态,从而在笔墨中创作和表现出来.
在这一系列的创作时期,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笔墨方法并形成了以诗性文化为主题的绘画语言,将中国画关于空白与空间,时间如何在语境上表达和显现出来,通过自己在绘画实践中创造的融染法[1]和连体法[2],从而到围墨法[3]形成了中国画笔墨的新体验,新感知.这使自己的绘画风格确定在平淡天真的并富有诗意的审美中,形成了东方哲学对阳光,空气,水的观照方式,用独特的绘画语言感受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生活与精神.并以中国的笔墨理想和审美情操书写时代的人文品质.
[1] “融染法”:是以色块渲染人物的形象。
[2] “连体法”:是指先落淡墨、再落浓墨、后压出水痕线,这种线不是传统勾勒出的线,而是能与“融染法”渲染出的人物形象,融为一体的线。
[3] “围墨法”:即先用笔蘸水点一个点,再用淡淡的墨色在水点的周围落墨,形成光影或光斑的感觉。
艺·视·界(以下简称艺):田老师,从您最早引起广泛关注的作品《碑林》,到之后您创作的“水墨肖像”系列,再到您作品中标志性的“光斑”呈现,您的创作是以何种理念发展和延续的?绘画的风格又出现了哪些变化?
田黎明(以下简称田):《碑林》是84年创作的作品.那是中央美院结业时的毕业作品.其创作理念是对部队的感知和认识.这幅以中国革命战争(从民国到抗日到解放战争)时期捐躯烈士为主题的作品,在那时受到学界关注.作品形式揉进了兵马俑,通过透视的力度结合浩瀚的语境,表达了中国近现代革命的不易.
结业之后,继续留在央美,师承卢沉先生读研究生.87到88年时期,又创作出了水墨肖像系列.该系列在参加北京88国际水墨画展览中,其中作品《小溪》获得大奖.系列作品的创作理念是来自于对人和自然的思考.理性的思考和生活的经历相结合,通过揉进天人合一的中国哲学理念于笔墨之间,以对自然的观照创作出这系列作品.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体验创作.
当时通过带学生在微山湖写生,感触到招待所的主人,一对老人夫妇的人生观,体味到了中国农民的朴实的美德.把这种人生感悟通过没骨的方式(不用线条勾勒,用团墨渲染)所体现出来色彩的空灵感来表达人物,从而反映对人生的思考.
再后来的光斑系列,也是通过生活的体验来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那时候夏天游泳的过程中,人与水的贴近,感觉自己进入到一个纯净的世界,处于一种纯自然的冥想状态来体味自然的美好,人和自然的互生.
感谢恩师卢沉先生教导我们,通过深入生活,找到自己最贴切的语言来表达自己身边的生活,对人生的一种思考状态,从而在笔墨中创作和表现出来.
在这一系列的创作时期,逐渐探索出自己的笔墨方法并形成了以诗性文化为主题的绘画语言,将中国画关于空白与空间,时间如何在语境上表达和显现出来,通过自己在绘画实践中创造的融染法[1]和连体法[2],从而到围墨法[3]形成了中国画笔墨的新体验,新感知.这使自己的绘画风格确定在平淡天真的并富有诗意的审美中,形成了东方哲学对阳光,空气,水的观照方式,用独特的绘画语言感受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我的生活与精神.并以中国的笔墨理想和审美情操书写时代的人文品质.
[1] “融染法”:是以色块渲染人物的形象。
[2] “连体法”:是指先落淡墨、再落浓墨、后压出水痕线,这种线不是传统勾勒出的线,而是能与“融染法”渲染出的人物形象,融为一体的线。
[3] “围墨法”:即先用笔蘸水点一个点,再用淡淡的墨色在水点的周围落墨,形成光影或光斑的感觉。
艺: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从传统的水墨题材转向城市与人物的绘画题材之上?您对水墨色彩和浓淡的运用独具特色,着墨及光影的效果与西方的印象派异曲同工,人物的描绘与色块的渲染令人想起高更、纳比画派,这种东西方艺术的结合和升华是否代表着当代水墨绘画发展的新方向?
田:那时候,创作思考和创作,自己的审美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体会到温柔敦厚到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在思考当代与人的关系中,找到了契合点,从而与传统的美学理念进入到都市与人的审美感知与所创作的主题转型.通过朦胧淡远的笔墨意味来表达当代人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和自然的关系的思索.
东西方美感的相遇,也是随着这种潜移默化受到西方印象主义的间接影响.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写意理念,传达中国传统意向的美.有评论家曾说,田黎明的光无处不在.正是这种色彩上的处理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相结合,将二维水墨画空间意境,通过宣纸的空白得以呈现.
艺:在您看来,如今的中国水墨艺术家们应该怎样秉承“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念进行水墨创作?这种创作成果又该怎样与当代艺术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田:“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念还是指艺术家要走进生活.收尽奇风打草稿,通过写生,走入生活中,而让自然与时代结合.如何让中国画在精神和当代人文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当代画家的课题与挑战.艺术家要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流的作品,眼光是否具有前瞻性,这种创作理念和成果,是需要市场的支持的.当然中国艺术市场需要沉淀,除了艺术家本身的麿练,政府在机制上给予更多的空间.作为一级市场的艺术机构和画廊也需要和艺术家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选择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使得这种结合达到文化的至高点.艺术尊重个体,个体尊重整个国家的文脉.这就是创作成果和当代艺术市场的需要更多思考的契机点.
田:那时候,创作思考和创作,自己的审美观念有了很大的改变.体会到温柔敦厚到平淡天真的审美理想.在思考当代与人的关系中,找到了契合点,从而与传统的美学理念进入到都市与人的审美感知与所创作的主题转型.通过朦胧淡远的笔墨意味来表达当代人对自己的存在以及自己和自然的关系的思索.
东西方美感的相遇,也是随着这种潜移默化受到西方印象主义的间接影响.充分体现中国传统美学的写意理念,传达中国传统意向的美.有评论家曾说,田黎明的光无处不在.正是这种色彩上的处理与天人合一的哲学理念相结合,将二维水墨画空间意境,通过宣纸的空白得以呈现.
艺:在您看来,如今的中国水墨艺术家们应该怎样秉承“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念进行水墨创作?这种创作成果又该怎样与当代艺术市场的需求相结合?
田:“笔墨当随时代”这一理念还是指艺术家要走进生活.收尽奇风打草稿,通过写生,走入生活中,而让自然与时代结合.如何让中国画在精神和当代人文中跟上时代的步伐,这是当代画家的课题与挑战.艺术家要创作出符合时代主流的作品,眼光是否具有前瞻性,这种创作理念和成果,是需要市场的支持的.当然中国艺术市场需要沉淀,除了艺术家本身的麿练,政府在机制上给予更多的空间.作为一级市场的艺术机构和画廊也需要和艺术家有更多的交流和沟通,对作品有更深的认识和了解.选择具有前瞻性的艺术家.使得这种结合达到文化的至高点.艺术尊重个体,个体尊重整个国家的文脉.这就是创作成果和当代艺术市场的需要更多思考的契机点.
艺: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您对日益升温的西方水墨热潮是怎么看的?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
田:目前,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一种是前卫的水墨艺术家,以中国哲学结合西方后现代的一些理念来进行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一种是本土的水墨艺术家.他们创作理念是传承中国五千年的发展文脉.两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各有不同,但作为中国艺术家而言,自身是要有一种文化自律性在的. 特别是在国际上开始接受并慢慢认可欣赏水墨的时代,我们要让更多更好的水墨走出去,并且让更多的国际策展人走进中国,并通过国际策展人和中国的艺术家之间更多的交流,从而达到对人类的自然共识和对艺术即有民族的也有国际的理解和诠释.
艺:作为当代水墨绘画的先锋艺术家,您将会如何描绘未来中国水墨绘画的发展蓝图?
田:未来中国水墨绘画将会越来越被国际学术界重视,这点通过日益升温的西方水墨热潮就能知道.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走出去,走到西方的艺术里去进行展览,学术研讨以及交流.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西方学术界的评论家,国际策展人,公共收藏家将会走进中国进行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互相学艺切磋.使东西方艺术在不同的交流活动中有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共识.
艺: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在国际上享有声誉,您对日益升温的西方水墨热潮是怎么看的?对于中国艺术家而言,又应该以怎样的姿态去面对?
田:目前,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家,一种是前卫的水墨艺术家,以中国哲学结合西方后现代的一些理念来进行水墨创作的艺术家;一种是本土的水墨艺术家.他们创作理念是传承中国五千年的发展文脉.两种艺术家的创作理念各有不同,但作为中国艺术家而言,自身是要有一种文化自律性在的. 特别是在国际上开始接受并慢慢认可欣赏水墨的时代,我们要让更多更好的水墨走出去,并且让更多的国际策展人走进中国,并通过国际策展人和中国的艺术家之间更多的交流,从而达到对人类的自然共识和对艺术即有民族的也有国际的理解和诠释.
艺:作为当代水墨绘画的先锋艺术家,您将会如何描绘未来中国水墨绘画的发展蓝图?
田:未来中国水墨绘画将会越来越被国际学术界重视,这点通过日益升温的西方水墨热潮就能知道.未来会有更多的中国艺术家走出去,走到西方的艺术里去进行展览,学术研讨以及交流.同时,也会有更多的西方学术界的评论家,国际策展人,公共收藏家将会走进中国进行相互之间的学术交流,互相学艺切磋.使东西方艺术在不同的交流活动中有更多的相互了解和共识.
艺:您今年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进行个人作品展,您会为展览做些特殊的准备吗?
田:这次接受意大利邀请,在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进行个人作品展,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中国画走出国门,宣传中国文化增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次契机.佛罗伦萨是一个历史名城,又是艺术的圣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殿堂,我此次得以在美第奇宫举办展览,实为盛事.我将选取一些代表作作为展览作品.这些作品是我近十年来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主要包括人物写生和村姑系列,游泳系列等.另外还会有近两年的新作,是一些我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感知.
艺:这次在美第奇宫的展览会有哪些别出心裁的地方,既不同于以往展览的地方(作品的题材选择,尺寸的选择,装裱的选择或者布置安排等)?
田:这次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的展览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所以在作品选取上如我上面提到的,会选择我的代表作品包括人物写生、村姑系列和游泳系列等。除了这些作品以外,近两年的关于都市人生状态的作品也在展览范围内。通过这次展览来深入表达我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诠释。
艺:您想要通过这次展览向西方艺术界传达的思想是什么呢?
田:我想借此次展览通过作品体现我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在艺术语境上以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当代文化发展的自律性为主题,尽可能使作品充满中国的诗意和时代的人文视野,传达给西方艺术界关于中国文化和哲学中的精微思想与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一些认识.当然也想和本地的学界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学术精神.
艺:就您本身而言,是否会希望在海外个展这一项目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是否有进一步想法和想要进行展览和学术交流的城市和国家?
田:从去年在韩国的个展,到今年即将在意大利举办个展,我本着多看看多学习的心态,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去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交流.原作是观众和艺术家内心交流的最好方式,它是艺术家精神的载体,也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理解与精神特质的共享.
艺:就未来而言,您对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艺术界的前景有着怎样的期许?对双方在艺术领域的交流又会进行何种展望呢?
田:艺术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作为文化传播者来增进人与人、不同文化的接受度,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从而达到对善与美深刻的认知.我希望有更多的西方艺术学者走进中国来了解我们.
艺:您今年会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进行个人作品展,您会为展览做些特殊的准备吗?
田:这次接受意大利邀请,在佛罗伦萨的美第奇宫进行个人作品展,对我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也是中国画走出国门,宣传中国文化增进两国文化交流的一次契机.佛罗伦萨是一个历史名城,又是艺术的圣地.作为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殿堂,我此次得以在美第奇宫举办展览,实为盛事.我将选取一些代表作作为展览作品.这些作品是我近十年来对中国文化的一种表达.主要包括人物写生和村姑系列,游泳系列等.另外还会有近两年的新作,是一些我对都市人生存状态的感知.
艺:这次在美第奇宫的展览会有哪些别出心裁的地方,既不同于以往展览的地方(作品的题材选择,尺寸的选择,装裱的选择或者布置安排等)?
田:这次在佛罗伦萨美第奇宫的展览对于我来说是一次绝佳的机会,所以在作品选取上如我上面提到的,会选择我的代表作品包括人物写生、村姑系列和游泳系列等。除了这些作品以外,近两年的关于都市人生状态的作品也在展览范围内。通过这次展览来深入表达我的一些艺术思想和对中国文化的诠释。
艺:您想要通过这次展览向西方艺术界传达的思想是什么呢?
田:我想借此次展览通过作品体现我对中国文化的体验,在艺术语境上以中国文化历史与现当代文化发展的自律性为主题,尽可能使作品充满中国的诗意和时代的人文视野,传达给西方艺术界关于中国文化和哲学中的精微思想与自己对西方文化的一些认识.当然也想和本地的学界有更多的交流,更多的了解他们的学术精神.
艺:就您本身而言,是否会希望在海外个展这一项目上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是否有进一步想法和想要进行展览和学术交流的城市和国家?
田:从去年在韩国的个展,到今年即将在意大利举办个展,我本着多看看多学习的心态,加深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感知.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去更多的国家,和更多的人交流.原作是观众和艺术家内心交流的最好方式,它是艺术家精神的载体,也体现着人和人之间的理解与精神特质的共享.
艺:就未来而言,您对中国当代艺术在西方艺术界的前景有着怎样的期许?对双方在艺术领域的交流又会进行何种展望呢?
田:艺术应该是没有国界的.艺术家作为文化传播者来增进人与人、不同文化的接受度,消除彼此的陌生感.从而达到对善与美深刻的认知.我希望有更多的西方艺术学者走进中国来了解我们.
Propos recueillis par LIU Nini
Rédaction LAN Xun
Traduction Marion Dal Bello